Translate

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

貝曲花藥與 Kramer 的十二軌跡

初初認識貝曲花藥,總以為是幫助我們消融負面的情緒,所以當不開心時便用花藥,效果亦非常類似坊間的止痛藥,因為真的用了後情緒便舒緩不少,對於情緒起伏很大的人而言,確是甚有幫助。

但是,很多人用了不久後便會停下來,為什麼呢?因為大家開始害怕,害怕自己依賴花藥,害怕失去自我掌控的能力,這樣便觸動了人的基本安全感,這是一個很大的人生議題;若你出現這個狀況,我在此恭喜你,因為這反映出在靈魂深深處你渴求自主、你渴求自由。

若然你勇於繼續探索下去,你會發現貝曲醫生所推崇的貝曲花藥,並不鼓勵你依賴花藥;反之,背後其中一個重要的哲學理念是「自我療癒」的精神。負面的情緒或狀況只是一扇通向自我認知之門,疾病亦只是引導我們看出自身的根本錯誤或失衡;若你能敞開心胸,真實並溫柔地檢視自我,逐步地加以修正,那麼在這個修正的過程⋯⋯中,我們會對自己越加了解與接納,越能掌管自我,更能踏實自在;又因為你願意為自己的人生負上責任,所以自由與豐盛便會伴隨而至

三十八種貝曲花藥狀況,初看簡單容易,再看已是混淆不清,要好好分辨三十八種狀態也確實有點難度。幸好,德國的花藥療法師Dietmar Kramer把三十八種貝曲花藥重新架構,其中分為基礎花藥一種,外層花藥五種,餘下的為內層花藥。而內層花藥則以貝曲醫生的十二種性格花藥為依歸,帶出人們在壓力狀況下的失衡發展,稱為十二軌跡。因此,想要記住這十二軌跡,你只需要對人性有一些觀察、了解便可以了;透過認真回顧自己、親人、朋友的人生,十二軌跡的蹤影便會隨處可見。經過這樣的一個檢視過程,你將會對自己更為覺察,也更能負責任,當軌跡再次出現時你便有能力作出不一樣的選擇。

現在你只要記得這十二個性格花藥,便能自然地將原本那三十多種的花藥,清楚地區分開來。




沒有留言: